公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前身为唐山路矿学堂矿冶科,始建于1905年。在学校12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,本学科培养了包括3位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获得者及16位院士等在内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材料研究及应用专业人才,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、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现代轨道交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(1)团队力量雄厚,建立了高水平研究及人才培养平台
拥有专任教师94人,包括中国科学院/工程院院士2名(双聘)、教育部CJ学者2人、国家JQ获得者2人、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、教授22人。拥有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国家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(工程中心)。
(2)学科方向特色鲜明、科学研究水平高
围绕学校“建设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”目标,紧密结合川藏高原铁路建设需求,本学科以轨道交通材料、功能材料和生物材料为主要发展方向,在轨道交通装备、材料服役行为、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,特别是焊接技术、焊接高端装备及工艺、抗菌高分子材料、新型铝合金、镁合金构件等科研成果,成功应用于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领域。
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NSFC重点项目及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等300余项,年均科研经费达3000万元;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,发表SCI论文1000余篇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,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产值20余亿元。
(3)校企合作,产学研结合,培养轨道交通领域创新性人才
本学科在校员工人数超过2100人,其中本科生1300余人,硕士研究生638人,博士研究生158人,研究生生源中约40%来自一流建设高校。2019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。依托校企合作及多学科交叉,产学研结合,发挥行业优势,加强和轨道交通企业的科技合作及人才培养,培养动手能力强、具备坚实宽广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专门知识的创新性人才。近30年培养的员工中,涌现出成飞集团总经理、中车集团总工、航天五院杰出青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创新性人才。
(4)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
与曼彻斯特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境外45所高校、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及人才培养合作,聘请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为名誉教授、30余位海外学者担任兼职教授。研究成果多次被CCTV、New Scientist等海内外媒体报道。其中,CCTV报道我学科轨道交通焊接装备团队承担青藏铁路铁轨焊接任务,金属材料团队为复兴号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贡献力量,以及生物医疗器械团队研究成果为人民健康做出贡献等。
本学科进入ESI 世界排名前0.22%,位列全球ESI 材料科学排名第255位。
(数据截止2022年4月8日)